|
|
|
【 斷奶仔豬容易發生的神經性疾病 】 |
|
編輯時間:2017/9/27 |
點擊次數: 562 次 |
|
養殖斷奶仔豬的都知道很多時候由于照顧不周會很容易發生各種神經性疾病,那么都有哪幾種神經性疾病呢?如何治療呢? 1、鏈球菌性腦膜炎 本病由鏈球菌感染引起,常發生于乳豬及斷奶后1-2月齡仔豬,除神經癥狀外。病豬并可見化膿多發性關節炎。 (1)癥狀: 豬群爆發本病時,可見身體健壯豬只無故死亡。早期癥狀包括體溫升高,不食及便秘;夹筮\動失調,游泳狀運動及痙攣;钾i尚可見關節炎或關節腫大。 (2)診斷: 解剖檢驗可見病灶在腦部,有化膿性腦膜炎。有的病例有多發性關節炎。 自腦膜、關節液及心血分離到鏈球菌可以確診。 (3)治療: 磺胺嘧啶(SD)是治療鏈球菌性腦膜炎的首選藥物。 2、豬瘟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其發病率與死亡率很高,可達90%以上。病豬是本病主要來源。其分泌、排泄物及尸體污染環境,通過多種媒介感染健康豬,未經消毒的病豬肉尸及內臟、殘羹廢水是最危險的傳染媒介。豬場內飼養管理人員、獸醫、屠宰工人、飼養及運輸工具均可攜帶病原,傳播本病。由于豬瘟疫苗廣泛應用,大多數豬只獲得不同程度免疫力,現常見于不典型的溫和型豬瘟。其流行緩和,發病率及死亡率較低。癥狀與病變亦不甚典型。 (1)癥狀: a、急性型豬瘟 病豬的體溫升高,41度以上。減食、精神沉郁,一些病豬的眼結膜發炎,眼部分泌物膿樣致使眼瞼粘著,病程早期,病豬發生便秘。有些嘔吐,含大量膽汁的深綠色液體。病豬顫抖、發冷及擠作一團。行走時步態不穩,后肢衰弱無力。 有的病豬可能有神經癥狀如環繞行走,神經紊亂及運動失調,然后有痙攣現象。當病程進入未期,耳朵、鼻端、四肢腿部、陰部及陰莖包皮等皮膚可出現不同大小的紅色出血斑。急性病豬在頻死前,腹部、耳朵、鼻端及四肢內側皮膚可呈現紫色。一部分的患豬在發病24-48小時死亡。但大多數病例的病程為1-3周急性豬瘟,無免疫接種懷孕的母豬會流產或生弱小、顫抖小豬。 b、慢性型豬瘟 慢性型豬瘟病程一月以上,病豬厭食與精神不振。全身衰弱、消瘦、貧血,時有輕熱,便秘與腹瀉交替,病情時好時壞。 (2)診斷: 根據豬場未按正確疫苗接種計劃免疫豬只,以及臨床發病特點,結合死后剖檢可以作出診斷。急性豬瘟全身皮膚、粘漿膜及內臟出血可呈大理石樣外觀。脾臟不腫大,常見邊緣出血性梗死。 慢性豬瘟全身出血變化輕微,其特征病變大腸的壞死性腸炎。盲腸、結腸濾泡腫脹、壞死形成多個突起、輪層狀結構的圓形潰瘍。 豬瘟的確診依靠實驗診斷。 (3)控制: 豬瘟免化弱毒苗接種是預防和控制本病的主要方法。仔豬20及65日齡兩次接種。疫區可倡導乳前免疫接種可免受母源抗體干擾。種豬的免疫接種每年兩次,定期進行。 爆發豬瘟時緊急接種,對全部無癥狀的豬用3倍劑量的豬瘟疫苗接種,可控制疫情。 種豬免疫程序進行。商品豬斷奶時注射1次,直到出欄。豬發生偽狂犬病時,全場未發病的豬均用偽狂犬病基因缺失弱毒苗進行緊急免疫注射,一般可有效控制疫情。
上一篇:母豬假懷孕的病因及防治
下一篇:同欄豬一言不合就打架,原因可能就這九點! |
|
|